时间: 2024-05-21 17:47:09 | 作者: 意面系列
近期举行的速食大会透露的信息数据显示,方便面是为数不多的未受到疫情不利影响反得到助推的饮食业,但虽疫情防控的成熟,消费者可以走上街头,进入餐馆享用美食,方便面还会香吗?
事实上,对于统一、康师傅等老牌速食企业来说,方便面不再是单一赛道,除了高端食品外,都在投入自热食品的赛道。国金证券研报认为,疫情加快了速食对消费的人习惯的培育及渗透,有望在疫情后继续满足新兴花钱的那群人更多元化的需求,以此来实现更快发展。但自热食品的安全性、规范性,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讨论的主题。
曾经因为外卖行业的兴起,不得不收缩战线的速食,在疫情后兴起的“宅经济”中重新被捧上“王座”。
近期召开的2020速食大会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速食制造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1.5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总利润87.5亿元,同比增长12.8%。疫情期间,受居家隔离的影响,2020年1-5月,速食消费增长1.5倍,其中2月增幅达21.3倍。
与行业整体上涨相对应的是速食企业飘红的业绩。2020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实现盈利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29.16%,占公司总营收的45.27%;纯利润是16.94亿元,同比增长93.54%。统一集团食品业务上半年实现收益52.07亿元,同比增长22%。日清食品上半年收入17.35亿港元,同比增加15.9%,中国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收入分别增加13.1%、17.8%。
今麦郎、白象等方便面企业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据介绍,今麦郎方便面已连续13个季度行业增长第一,6月份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白象食品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将近40%。
方便面行业的整体逆势上涨,也为市场迎来更大、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已达到990亿元,一个千亿元的市场呼之欲出。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共同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速食行业的八大创新趋势显示,方便饮食业的创新趋势之一包括自热食品开始井喷。
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需求,使只需冷水浸泡发热包便能实现加热食用的自热食品受到热捧。速食行业在统一、三全等企业推出自热食品之后,今麦郎、康师傅、白象、正大、克明等企业纷纷加入自热食品市场。自热米饭、自热面条、自热火锅等种类繁多的自热食品呈现井喷式增长,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自热火锅增速达99.6%。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日前发布的《中国方便饮食业报告》则显示,速食中自热食品的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7.6%,2019年销售额为71亿元,总体增速迅猛。另据中信证券测算,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未来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分别发展到12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
自热食品的品种在快速发展,质量却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产品的安全与标准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及消费者的关注,新一轮的规范与整合势在必行。
2019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对线件自热方便火锅产品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6件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底部变形,2件样品加热包未标明成分。按照试验模式判断,这样的产品在密闭的轿车里,两盒自热方便火锅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氢气,一旦遇上火源,都有爆燃隐患。
目前,自热饮食业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没有相关强制执行标准,不过,一些行业组织已在进行努力。
2017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自热方便菜肴制品》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次发布自热食品的团体标准。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也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统一。今年3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自热速食标准》团体标准。
今年9月5日,重庆标准化协会发布的《食品用发热包》团体标准实施,该团体标准除了包括基本规范要求之外,还结合自热产品的实际消费场景增加“跌落性能”等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堂兵表示,未来方便饮食业要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形成“百花齐放”的品牌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