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27 17:14:48 | 作者: 爱游戏官网
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强化剂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脱氢乙酸钠不得在面包、糕点等产品中使用2月8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24)正式实施。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落实新版标准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对黄油、果蔬汁(浆)、面包、糕点等7类重点食品开展专项抽检,重点检测脱氢乙酸钠残留量,如察觉缺陷产品,将及时实施下架,并追溯原料来源及生产流程。
据了解,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24)中,对各类食品生产主体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出了新要求。将营养强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中、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的要求以及食品用香精、香料使用原则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督促企业落实,在新版标准实施前,北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食品生产经营公司进行宣传贯彻,让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充分了解和掌握新版标准的规定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龚庆华介绍,自2024年新版标准发布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组织食品生产企业等开展专题宣传活动,解读新版标准具体实际的要求,先后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组织专题培训18次,确保企业知悉并落实新版标准。
另外,全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开展三轮次逐户上门指导宣传,“一对一”解答企业问题50余件。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将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写入企业风险管控清单,要求企业对标对表新版标准,主动开展产品配方、生产的基本工艺以及包装标识等方面的对照自查,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北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时跟踪属地生产企业情况实施闭环管理,建立新版标准落实任务台账,符合一户销账一户。
新版标准实施后,北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采取“扫码检查+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食品经营企业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落实情况,以及生产和制作的这类食品的加工制作情况,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抽检监测。从检查和抽检情况去看,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良好,未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大大的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储存时间,或改变食品的感官特性,能更好地满足多种消费需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建议消费者不必谈“添”色变,理性看待由于居民膳食结构变化、食品制造业技术发展等因素带来的防腐剂应用限制范围的调整。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专家提示,新版标准实施后,部分食品保质期可能缩短,注意适量采购、避免囤积。
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专家这样认为,新版标准与旧版标准相比,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比如新版标准中,变化最大的食品类别罐头食品,根据罐头行业调查情况,罐头食品均为商业无菌,即不需要添加食品防腐剂,也可保证罐头食品较长时间不变质,所以在新标准中删除了用于罐头食品的具有唯一功能为防腐剂和第一功能为防腐剂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主要涉及-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双乙酸钠(又名二醋酸钠)、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又名脱氢醋酸及其钠盐)、稳定态二氧化氯等。
再比如在新版标准中,黄油、果蔬汁(浆)、面包、糕点等7类食品均不得使用脱氢乙酸作为防腐剂,但仍旧能在腌渍蔬菜等5类食品中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是常见食品添加剂,由于能较好地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避免霉变,而且抑菌效率高,因此在食品领域被普遍的应用。新标准里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添加量最多只能占到0.03%到0.05%,按标准使用是安全的。
北青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坐一趟北京地铁3号线线号线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它以独特的方式将北京的城市风貌、人文历史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