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20 14:41:36 | 作者: 自热食品
2020年,我们国家方便食品制造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944.68亿元,速食行业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上扬之力;这其中,方便面整体稳健,产业成熟度高,正开始向相关行业交叉;曾作为“侧翼”的冷冻调理食品则进入创新活跃期。
10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以前瞻性视角带来了“从趋势到优势——方便食品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年度)”的大会报告。对于当前市场上资本追逐的一些网红自热食品,孟素荷则及时浇了瓢冷水,提醒“有空心化风险”。
据了解,在20多年的砥砺前行中,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业界已形成了持续影响力,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行业创新开放的新引擎,企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本届大会围绕“从趋势到优势”的主题,从多角度剖析与总结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在后疫情时代行业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本次大会得到了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支持。来自科技界与产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会,共同探讨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风向和未来发展。
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代表学会还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九大创新趋势。
孟素荷指出,中国食品工业具有强大的实力和韧性,完整的工业链条,相对自主的原料来源,日益提升的市场价值空间,成为中国双循环经济中扩大内需的主体力量,其长期向好的态势愈发鲜明。
报告显示, 2020年,方便食品制造业累计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944.68亿元,同比增长3.37%;累计利润总额203.71亿元,同比增长9.97%。在后疫情时代,速食行业延续和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值得一提是速冻饮食业,其增速最快,营收达到897.6亿元,超越方便面的813.8亿元,跃升为速食行业老大,在2020年速食的整体分布中比重占30%。
孟素荷指出,这些看起来是我们新进入的竞争者,其实是行业的同行者,它使方便食品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更加具有中国特征。
“五大变革、消费群体变迁、市场下沉、科技竞争力、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已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方便食品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趋势,孟素荷教授强调:“然而,最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研究趋势的转变”。
“2010-2020年,中国方便食品产业的边界在扩大、体量加大、总体价值提升”,孟素荷分析认为,曾作为老大的方便面整体稳健,产业成熟度高,正开始向相关行业交叉;新进入的螺蛳粉、自加热食品等,正激活行业创新,拉长价值;更多具地域风味的传统食品,正以方便食品的形态冲击市场,加速品类成长;挂面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正在推进主食向餐食的突围。
在方便食品中,方便面是消费者最为熟知的行业。孟素荷指出,当前头部企业更加强大,主体阵容日趋稳固。报告显示,中国依然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费市场。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消费方便面约1166亿份,同比增长9.5%。2020年我们国家方便面行业有127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产量为556.8万吨,同比增长1.02%;全行业销售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同比增长7.8%;全国累计销量463.5亿份。
这就意味着,中国方便面总消费量占据全球方便面销量的40%,居全球首位;较2016年的385.2亿份增长了20.3%,创6年来新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达到33份/人,全球消费最多的韩国将近80份,第二是越南(72.2份),第三是尼泊尔(53.3份)。这也意味着,我国方便面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行业637.37亿销售额中,其中22家主要方便面企业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为610.21亿元,同比增长10.8%;产量379.75亿包,同比增长7.02%。头部企业优势非常明显。
2020年在中国内地方便面市场当中,台资企业优势不变,康师傅、统一的销售额及产量分别占据全国61%和45.5%的市场;今麦郎快速追赶统一,农心和日清这些高端定位的市场也在稳步发展。孟素荷指出:中型企业压力越来越大,正在面临着整合,这种整合是一种趋势,也是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这些头部方便面企业,创新到位,亦显示动力”,孟素荷特别点名方便面行业2020-2021年度“最有力度的两个创新”:一是柳州的螺蛳粉,第二是康师傅的冷冻乌冬面。对于后者,孟素荷指出:口感非常好,而且热水之后40秒就可做成,其重要意义是,其从工艺到装备整体的创新以及不可替代性的新品,短期内仿制的不多,实现了方便面从B2C到B2C的突围,向餐饮行业打开了通道。
当然,方便面企业的创新还不仅仅于此,譬如推出自热饭大获成功的统一开小灶,孟素荷指出,日本很早就推出了方便混沌,而在国内,如今统一的开小灶也可以吃到口感很好的混沌,这也将开辟又一个“蓝海”。还有今麦郎的番茄丸子面,丸子的味道就像在家里新鲜汆出来的;还有华味坊的酸汤面,这些创新产品均实现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提升。
另外,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我国方便面产量连续两年出现高位下跌,2020年因疫情催生市场对速食需求激增;而在2021年1-5月中国方便面累计产量为206.5万吨,同比下降8.01%。
“这是行业发展回归常态,属正常现象”,孟素荷说道,2021年行业下滑,于是又有不少媒体开始炒作,其实它的发展属于正常的状态。
孟素荷指出,自热食品是方便食品的新生力量,它最初是对军用食品的研发,将冷冻食品标准化主食、副食加工技术,与中国传统餐饮、火锅消费方式结合,以更加方便的就餐方式被消费者认知。目前,自热食品产值从2015年2.33亿增长到2020年71亿,五年复合增速达到97.3%。
目前有四股力量进入这一领域,自热食品开始热了。孟素荷指出,一是餐饮界的改头不换面,譬如海底捞;二是方便食品头部企业进入,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逐一进入,譬如统一的开小灶等。三是莫小仙、自嗨锅等借资本力量高调进入。四是休闲食品中良品铺子、三只松鼠,以代加工方式也开始做自加热食品。
孟素荷还指出,在网络和资本的合力助推下,饮食业已开始向“经典产品+网红产品”的扩增,而这在速食领域尤其明显。资本对面条等传统食品的关注,对网红食品的热情,正催生新的投资风口,比如自嗨锅经历五轮投资。
不过,对于这些依靠资本助力的网红速食,孟素荷也严肃地指出:“我认为支撑自热食品这个行业的产业基础不够扎实,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或少数形成,其关键技术依然主要沿袭方便面的脱水、干燥、冷冻升华干燥和软罐头工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破解蔬菜发酵技术,其实这些都可以从方便面的创新当中找到它的基础根底,同时主要装备的国产化已经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
孟素荷指出:目前需要强化米、面复热后的口感,菜肴复热后风味衰减及产品健康内涵的理论支持和安全性研究,方能支撑这个行业的长久发展。
“资本的投入如不与坚实的产业基础相结合,就会有空心化的危险”,孟素荷特别提醒那些刚进入者:“真的要打好你自身的基础”。
不过孟素荷同时也表示,不论如何,大量资本的投入,也刺激了产业的创新和品类竞争,搅活了一池春水,有利于行业的壮大及新一轮更高水平的竞争。
“以传统饮食文化为根,以科学为基础,以健康为导向,具健康、天然特征的功能与原料的新一代速食,将在近5年内涌现,使行业的格局发生从渐变向裂变的成长”。孟素荷教授对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这样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