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营销、口碑下滑、产品单一小仙炖难圆“燕窝一姐”梦

时间: 2024-06-02 11:47:52 |   作者: 自热食品

产品详情

  根据小仙炖官方披露的数据,2021年双十一期间,小仙炖的销量分别位列天猫医药健康、京东燕窝、抖音滋补类目榜单第一,同时74%用户选择月套餐及以上周期产品。这也是小仙炖继2020年双十一之后,第二次占据天猫医药健康榜首。

  然而“丰收”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小仙炖便遭受负面困扰:《中国消费者报》11月30日报道称,小鲜炖的宣传标语“连续四年全国销量领先”与成立23年的老燕窝品牌燕之屋的“销量连续两年全国领先”撞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事实上,因虚假宣传而被政府部门处罚,被职业打假人揭发以及被消费者质疑等各类营销翻车事件,在小仙炖身上可谓屡见不鲜。

  在营销之外,成立7年以来,小仙炖仅推出鲜炖燕窝这一款产品,但“一招鲜吃遍天”早已不适合如今这个需求万变的时代。随着慢慢的变多品牌入局鲜炖燕窝赛道,昔日仅靠一款产品打天下的小仙炖,能否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销量领先”,成为“燕窝一姐”?

  燕窝,自古以来都是绝佳保健品,至今都有着“若有燕窝执于手,岁月从不败美人”的佳话。燕窝几乎成了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标配。

  近年来,在《甄嬛传》《如懿传》等影视的带动,以及市场上对于燕窝功效的大肆鼓吹之下,加之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燕窝市场热度持续走高。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燕窝行业白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2020年间,我国燕窝市场规模从60亿元飙升至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

  2014年,小仙炖正式成立,以鲜炖燕窝切入燕窝赛道。彼时,市面上仅存在干燕窝(经过简单的挑毛处理后售卖,未经过炖煮)以及即食燕窝(高温炖煮后装进玻璃瓶密封,类似罐头产品)两种燕窝产品。

  小仙炖的出现填补了鲜炖燕窝(商家代客泡发,代客炖煮,相较其他燕窝口感更新鲜)这一市场的空白,加之其将用户精准定于为更契合燕窝特性的年轻群体、孕妈以及宝妈,与传统的燕窝品牌受众有着一定的切割——后者多以保健需求更强烈的中老年人为目标客群。

  在新细分赛道以及新故事的双重驱动下,小仙炖成立后不久便收获了资本的青睐——2015年获得投资人刘峻和洪泰基金150万的天使轮投资;仅隔一年,“红衣教主”周鸿祎看中小仙炖,领投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2017年,知名演员陈数和快手主播贺冬冬的“梦泉时尚集团”投资小仙炖2000万元。

  一方面,小仙炖邀请张雨绮、张柏芝、景甜等众多明星在小红书上推广,一度号称“影响了半个娱乐圈”,并借此打造出高端消费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小仙炖与分众传媒合作,将广告铺进千家万户的电梯间中,力度之大一度引发热烈讨论。

  线上+线上的大范围大手笔营销,打响了小仙炖的知名度,也让其实现了销量的跃迁,官方披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小仙炖销售额从2016年的5000万元一路飙升至2019年的8亿元;到了2020年,仅618和双11两个大促期间,小仙炖的销售额加起来就超过了7亿元。

  去年7月,网红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发布的一篇关于小仙炖的打假报告说明,小仙炖燕窝产品中的唾液酸(燕窝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0.6g/kg,相较于官方宣称的2.1g/Kg,含量相差甚远;添加剂也绝非其产品宣称中的“零添加”。

  针对王海的质疑,小仙炖并未给出回应,然而今年4月,小仙炖因所宣传的燕窝原料、干燕窝含量、商品产地、食品添加剂等10项指标与其所宣传的产品参数情况不符,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20万元并予以警告,则相当于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证实了王海的质疑。

  除虚假宣传外,小仙炖还被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出菌落总数为15万CFU/g,超过了执行标准《Q/CYXXD 0001-2020 鲜炖燕窝》小于10万CFU/g的规定,这也代表着其卫生状况欠佳。

  此外,在营收上小仙炖也曾造过假。2019年,小仙炖声称其当年盈利达3293.9万元,然而却被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爆出亏损3293.4万元,相差6587.3万元。虽然官方解释称是因填报人员疏忽将“盈利”项负值填报为正值,致使财务报表出现数据偏差,但按常理来看,这几乎是一个不也许会出现的低级错误。

  对于小仙炖来说,其一系列“造假”行为,正在一次次透支消费者信任;而从整个燕窝产业来说,关于燕窝本身是否是智商税的讨论其实从未停止过。

  燕窝支持者认为,燕窝作为传承数百年的中式滋补品,确实有助于强身健体,就如同中药一般,有些成分或许现代科学暂时还无法分析出。

  反对者则认为,燕窝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唾液酸,虽然唾液酸能够更好的起到延缓衰老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但鉴于燕窝中的每克数百元的价格,不如直接购买食品级的唾液酸来得划算——每克不过几块钱。

  显而易见的是,近年来随着各类文章与视频节目对燕窝营养成分的科普,已经有更多的人不再过于迷信燕窝的功效。燕窝的神坛地位似乎不再像过去那么牢固了。

  行业质疑叠加品牌负面,小仙炖想要重塑人们对燕窝及其品牌的信心,是个挑战。无论如何,对小仙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深耕产品,用产品实力说话,毕竟营销能撑得起一时的销量,但无法撑起长久的品牌生命力。

  一直以来,小仙炖都是靠“鲜炖燕窝”这一款产品打天下,只是在产品规格上有所区分——45g、70g、100g、120g等。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鲜炖燕窝这一细分赛道的首个“吃螃蟹者”,小仙炖在成立之初深耕单一产品,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拓宽自身护城河,有其可取之处。

  然而成立迄今已过7年,小仙炖仍未推出一款新品,这背后似乎也在印证其创新的后劲不足,这一点从其空白的专利栏中也能窥见一斑——小仙炖官网的研发专栏仅披露出研发投入,并未披露出相关专利,与之相对的则是,燕之屋在官网中披露了2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相比之下,燕之屋,以及同样做燕窝生意的百年药企同仁堂等老品牌近年来不断发力,纷纷在原有的干燕窝、即食燕窝以及燕窝饮品之外,推出了鲜炖燕窝业务,成了小仙炖的有力竞争对手。

  此外,诸如御丝燕、燕盛堂等新晋网红品牌不断涌现,也进一步加剧了鲜炖燕窝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程度。

  今年9月,小仙炖开启了其首家线下旗舰店,希冀以此构建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桥梁,为之后的发展铺路,而且,这也并非是小仙炖首次探索线下发展。早在品牌成立之初,小仙炖便尝试过铺设完整的线下渠道,但在一度亏损之后,裁掉了线下,专攻线上。

  如今小仙炖想要依靠单一的线下旗舰店,打开线下消费市场,恐怕仍有不小的难度。

  要知道,无论同仁堂还是燕之屋,都曾靠线下门店发家,且已经积累起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分销网络。仅说燕之屋,截至目前,其在全国155个城市核心地段开设600多家实体门店,遍布全国的同仁堂更是毋庸置喙。

  总而言之,身处行业质疑、虚假营销、口碑下滑、产品单一、线下薄弱等诸多旋涡的小仙炖,接下来的路,大概不会太顺。

  3.《鲜炖燕窝,是智商税还是新消费风口?》,电商在线.《再涉“虚假宣传”,燕之屋、小仙炖为何屡屡翻车?》,派财经

  沉默一天后奥斯汀承认,与中国防长谈崩了,但仍会接中方紧急电线丢欧冠,赛后穆里尼奥上演暖心一幕,球迷:真正的风度

  不准吃冷饮!中医世家执行几十年的家规,让90岁的人看起来像60岁!值得思考

  价格大跳水!商家惊呼多年未见,养殖户:都在打价格战,不如出去打工!很多人爱吃,它价格大跌的原因是……

  惊人转变!多家美媒:拜登政府悄悄批准在哈尔科夫附近乌军有条件使用美供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10 核变 9 核 GPU 版 M2,2024 款 iPad Air 官网技术规格更新

  华为新款 MatePad SE 平板电脑通过多项认证,搭载高通骁龙平台

  消息称 AMD 锐龙 9000 系列 Zen5 桌面处理器将于 7 月上市

  西部数据推出Elements SE 6TB PHDD移动硬盘,到手1259元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上一篇:自热食品虽方便 选购食用需注意

下一篇:【48812】山东省济宁市商场监督办理局关于12批次食物不合格状况的布告(2024年 第4号)